电气自动化教研室开展“分层评价、分类培养”教学改革研讨会

发布者:zdh-fb发布时间:2022-06-08浏览次数:164

为贯彻落实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总要求,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师5月31日在博学楼108开展“分层评价、分类培养”教学改革研讨会。

李银露老师指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,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课,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分层评价、分类培养融入课程实施中,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相互结合,提高学习效果。按照“合格层次”、“提高层次”和“优秀层次”确定课程的评价标准,并根据评价标准,来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。在课程开展前,采用学习通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汇总。采用“异质分组”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组,按照“知识型,实践性,创新型,应用型”进行分类

郭夕琴老师分享在《电机与电气控制》课程实施过程中,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方式进行,教师讲授并示范相关生产线设备的原理及安装接线要求,线上进行随堂提问和讨论,对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随机提问,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。然后分组安装调试,小组成员合作电路安装与调试,对于操作调试训练内容,教师现场录制操作过程视频,让有问题学生观看自行排除故障,故障排查快速准确的给予加分。基础层次的学生根据电路情况适当降低调试要求。电路装调过程中小组间互相探讨、互相学习,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信心,通过不断查阅相关资料,理论知识不断完善。任务完成后,小组汇报互评,教师总结典型的问题及注意要点,参考安装接线工艺要求及职业技能相关接线规范要求。

丁艳玲老师分享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》课程实施过程中,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,考核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。操作考核中,基础型的学生要求熟练基本电路的安装,提高型的学生在安装基础上实现PLC控制,拓展型的学生需要采用功能指令完成PLC程序设计,能根据控制要求的改变灵活编程调试电路。

  

通过两个学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,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,基础层次的学生知识掌握更牢固,提高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,拓展层次的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和专业目标,为遴选参加江苏省现代电气控制装调大赛选手奠定了基础。